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10月11日,和桥镇组织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合视察活动,镇党委书记田军,镇长周琼,镇人大主席吕朝霞,镇党委副书记史奇东等镇领导参加视察。
视察组一行先后前往长征圩湿地工程、沿海集团稻蛙基地、沙渎港综合治理工程、荷花湾湿地工程现场,通过“实地观摩+现场询问+细节交流”的方式,沉浸式感受生态治理带来的发展变革。在长征圩湿地工程建设现场,代表委员们详细了解7500亩湿地的退圩还湖、生态修复进展,对通过水陆植物群落恢复构建的生态缓冲系统表示肯定,认为该工程为区域生态安全筑牢了屏障,实现了生态治理长效化。走进沿海集团稻蛙基地,大家认真听取“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种养模式介绍,实地察看稻蛙共生的绿色生产场景,对这种兼顾生态保护与效益提升的农业转型路径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沙渎港综合治理工程通过加固河岸,提升了排涝能力,减少了雨季河水倒灌风险;通过重塑健康岸线,不但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也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成为市民休闲打卡地。结合周边生态湿地,视察组重点了解河道清淤、堤防加固及水质改善情况,围绕“如何构建长效管护机制、实现水系生态循环”展开深入探讨,建议进一步强化综合治理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衔接联动。最后,视察组来到荷花湾湿地工程建设现场,察看湿地生态净化、景观打造与周边农业联动建设情况,对工程通过生态治理构建生态缓冲区的做法表示认可,认为这是生态与农业协同发展的生动体现。
视察过程中,代表委员们结合所见所闻,针对项目推进中的难点、生态与产业融合的堵点积极建言。大家一致表示,将以此次视察为契机,充分发挥履职作用,持续关注生态治理与农业发展动态,提出更多贴合实际的意见建议。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们听取了镇政府关于农业发展及滆湖生态缓冲区治理工作情况的汇报,对和桥镇在推动生态治理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表示充分肯定。镇党委书记田军指出,“三农”工作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念兹在兹的“国之大者”,生态治理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全镇上下要持续深化“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把视察中发现的亮点做法总结好、推广好,把提出的意见建议落实好、执行好。希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当好和桥生态的“观察员”,聚焦湿地保护、河道治理等关键领域,常态化跟踪项目进展,及时反馈生态修复中的堵点问题,让监督更具针对性;做好和桥产业的“智囊团”,结合视察发现的稻蛙共生、生态灌溉等典型模式,深入调研总结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生态+农业”融合发展提供专业建议;成为和桥民生的“传声筒”,主动倾听群众对农产品品质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的需求,将基层声音转化为高质量履职成果,助力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
下一步,和桥镇将锚定“生态优先、产业赋能”目标,加快总结推广生态种养等成功经验,确保生态治理成果持续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让绿色发展成为和桥镇乡村振兴的鲜明底色,宜兴市长风集装袋也会助力和桥镇发展规划,贯彻落实绿色发展,转化生态价值。